查看原文
其他

老家路灯/和谷

黄堡书院
2024-09-24

老家路灯

和 谷

来源:《西安日报》2021年03月04日


近日回到老家的土塬,已经是掌灯时分。以往,踏上夜晚的乡路,如果没有月光,是摸索着在沟壑纵横的土崖边进村的。这回,从川道攀上弯弯曲曲的陡坡,远远眺望雨中的山村,一片朦胧的灯火闪闪烁烁,让人眼前豁然一亮。

路灯是老家热切的眼睛,迎迓着游子归来。近乡情更怯,丰稔而微寒的雨声中,心里暖和得像有一盆木炭火。

踏入村子,洁净的水泥路边,靠沟畔新建了银色的护栏,一排太阳能路灯在雨雾中发散着炽白的光芒。整个山村,被一盏盏灯光围拢着,呵护着,缓缓潜入夜的梦乡。这夜晚的亮光,是储存了白昼太阳的能量,赐予山村衔接并持续的光明。

故乡的光,白天是阳光,夜晚是月光和星光。乡人所说的光阴和日子,与劳动和生活的希望相关。太阳永恒,这源自太阳能量的光能熄灭吗?

在童年到少年的乡土记忆中,漫长而短暂的夜晚,麻油灯、煤油灯或手电筒给我读书写字以照明,也为母亲纺线或缝补衣裳以亮光。读到古代人捉萤火虫或凿壁取光,还有借助白雪的光亮读书的故事,不啻是神话传说,却让农家子弟奋发有为。

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,村里办了小煤窑,才有钱栽电杆,在山塬沟壑之间架起琴弦般的高压线,再绕过山峁,每一户都安上了电灯。开始是电灯泡,陆续换了荧光电棒。相继有了电磨子、电视、电扇、电冰箱、电褥子、电暖器、空调、电脑、电磁炉,以及水泵、电动农具工具等,实现了多年来“电灯电话、楼上楼下”“点灯不用油、耕地不用牛”的美好梦想。

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之后,牛马骡驴一类牲畜,已逐渐销声匿迹,人欢马叫的热闹成为记忆。连晒场也复耕了,犁耧耙耱和收割碾打以至脱粒贮藏,一概用上了农业机械。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,某种程度上使人力得以解放,种子、化肥、农药及机械作业尽管加大了种地成本,生产经营效率却大增。近些年,做饭用的柴火和煤炭等燃料,也渐次退出了农家的生活舞台。互联网已伸延到了穷乡僻壤,外边的大千世界呈现在乡村屋舍内的小小屏幕上,农副产品的电商生意悄然兴起,让老辈人惊讶不已。过去,沉寂的偏远山村,仅有天空中掠过的轰鸣的飞机,带给人们外边世界的信息与遐想,今非昔比,可谓换了人间。

借着路灯的光亮,堂弟几个人正在给住在巷子口的贫困户修建新型厕所。前几年,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厕,或叫“厕所革命”,整治环境卫生。拆除原来砖头垒的水茅,挖一个深坑装置容器,地面上是类似电冰箱一样的玻璃钢房子。里面是白瓷的蹲便或坐便器,通上自来水或配置一个简易抽水桶,就把便盆冲刷得干干净净。地下装置有三个过滤容器,末端的化粪池可以抽出液体的有机肥,既科学又方便使用。不只是干净,最主要的是驱除了以往厕所滋生蛆蝇的条件,没有了丝毫的臭气和异味,家舍和村道的空气,和庄稼草木葱茏的田野里一样清新了。

望着眼前一片片嫩绿的麦苗了,感慨万千。此情此景,感觉比城里的草坪美多了。种一亩麦子的收益,尽管不抵打工的月薪,吃自己地里种的麦子,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农耕文明基因的乡愁在其中。大多的土地包括撂荒的坡地,已流转给规模经营的知名苹果集团,果树已长得半人高,还能套种板蓝根、柴胡、黄芪等中药材。每亩地流转补贴五百元,在果园打工每天百十元,显然比以往种庄稼的收入多多了。年轻人返乡创业,从事种植养殖业或观光旅游产业,以合作社新型农民的身份,开始尝到了在古老土地上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甜头。自古以来的黄土路变成了光洁瓷实的水泥柏油路,路边的格桑花、大丽花、矢车菊、烧汤花、秋葵花、玫瑰花和野菊花开得鲜艳,在雨后的蓝天阳光下更显瑰丽多彩。堂弟开着一辆小型机器,分分钟在乡路的边缘画出白色的标识线条,好似给路面描眉,实在好看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沟畔银色的护栏,高高擎起的太阳能路灯,一条条通向巷道或田野的小路在伸展。那些被遗弃在沟坡的老宅院落,古槐的鸟巢里飞出飞入又一代喜鹊,在新建村落的彩钢瓦屋顶栖息探望,又飞过一片片麦田和果园的上空,嘎嘎嘎地鸣叫着,歌唱着,与鸟伙伴应答,与人嬉戏。这欢悦而宁静的情景,被归来的游子和城里来的游客摄入手机,将美的画面转发给更多的网友,共享其乐。山楂、枣儿红了,任你走到山坳里,在地畔仰头伸手摘一颗,就会尝到大自然和庄稼人赐予的无污染的食物美味。让游子追念过往,思量老家蜕变的当前与可期的美好未来。

晚上,出入村巷,太阳能路灯在和你搭讪寒暄,眨巴着明亮的眸子。蒙蒙细雨中的乡村夜晚,听雨冥想,辗转反侧而久久难以入眠。



和 谷

和谷,1952年生,陕西铜川人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国家一级作家,陕西省作协顾问,黄堡书院院长。《市长张铁民》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。著作《和谷文集》14卷、《柳公权传》、舞剧《白鹿原》等多部。作品译为英文、法文。

来源:西安日报 黄堡书院

友情提示: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,转发者请注明来源,违者视为侵权。


往期文章阅读:

铜川黄堡籍抗日英雄和凯归

郭勇:王景清,风范长存

赵季平:用中国音乐讲述中国故事

中国散文学会第九届冰心散文奖启动

奥斯卡金奖短片《让座》

电视剧《觉醒年代》: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

日本的农村:为何能美得一塌糊涂?

和谷笔下铁骨柔肠的“铁市长”/王新民

重温电视连续剧《铁市长》惊心动魄!

铜川春雪夜文心欢会小记/范超

缅怀 | 红柯:阅读·体验·创作

前文化部长王蒙:可能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

你可懂得梵高的孤独?

《作品》:70后优秀作家的代表弋舟

作家协会的来龙去脉

浴火重生耀州瓷

韩少功:人情超级大国的结局

铜川的姚筱舟是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词作者

季羡林:那提心吊胆的一年

大师们的简陋书房

珍惜拥有,珍惜相聚时光

如果方言消失了

著名作家笔下的“过年”

80年代人的生猛,是现在年轻人不敢想象的!

铜川邱晨,央视地名大会横扫群雄

走,逛会走!一起感受铜川集市上浓浓的年味儿

当年交公粮的那些农民已经老了

阎连科:回家

王蓬:我的第一本书

焦波:我没让爹娘见最后一面

作家和谷《皇朝背影》序 西安出版社2021年1月版

盘点中国“文二代”:职业很多元 作品须过硬

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《红色神府》暖春预告 和谷撰稿/东狮影视出品

趁热——魂牵梦绕孟姜塬之二/郭玉田

人民日报 | 和谷:花土沟

川淮手记 | 唐楷的精神与我们的期翼

底层读者拔高了《平凡的世界》?以每年300万册的销量递增

匪性难改卢占魁/刘平安

《名家笔下的柴达木》出版发行

苏东坡游历临潼华清池,留下了四首诗和一首词《华清引》

李国平:由严家炎和柳青的一场争论说起

从西北大学走出的作家群体

唐朝的“背影”与说史的操守——读和谷文史散文《唐朝背影》/张翼

小说得有种粘人的况味——读和谷长篇小说《谷雨》/张翼

博古藏今的喻德江陶瓷博物馆

肖云儒:西京搬家史

柳宗悦(日本)/民艺之美

叶广芩:作为陕军一员我充满骄傲和自豪

读《秋声:和谷〈人民日报〉版散文集》/张翼

简净中的时光漫溢——读和谷《独旅》/张翼

看了日本、荷兰、美国、中国的养老院,颠覆了我的认知

为什么上纯文学期刊这样难?

铜川市王益区扶持和表彰一批优秀文艺创作者

鲁迅这辈子挣了多少钱?
余华原著、张艺谋执导经典电影《活着》完整版

今日西安日报 | 七双布鞋/和谷

2020黄堡书院十四件事

作家和谷2020年作品要目

聆听2021丝路诗人新时代的驼铃声/和谷
三登收获文学榜丨文學陝軍专访弋舟:到世界去
电影文学剧本《石破天惊》和谷/刘平安

“我爱我的家乡”大型融媒体直播 27日12时走进幸福新铜川!

惊回首:陕西文学六十年风云际会,沙场秋点兵

探秘路遥与铜川的不了情

陈忠实:不能忘却的追忆

陈彦三把火:央视《装台》张艺谋导《主角》新作《喜剧》!

文著协名家会员作品展播丨和谷:归园札记

纺织姑娘/和谷

作家和谷给陕西文学陈列室赠送14卷本《和谷文集》

《金秋》封面人物/金秋娇子:和谷
文学群星榜|诗性和谷
《南凹槐花诗会》入围美丽乡村国际影像节
瓷城散记/和谷
贾平凹:陈炉
玉米金黄/和谷

【编辑】孙   阳

【主编】秦陇华

你右下角点一个 小编工资涨五毛…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黄堡书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